华声在线全媒体评论员张军视频 刘文
“二阳”已经悄悄开始来了。
(相关资料图)
部分网友最近在社交平台晒出抗原阳性的照片,称自己“二阳”了。同时,一些地区出现新增的XBB.1.16变异株病例,这是新冠病毒奥密克戎重组毒株的一种,属于XBB家族,民间取名“大角星(Arcturus)”。
掐指一算,距离去年底的疫情高峰马上5个月了,而且“五一”假期在即,随着全国范围人员流动增加,很多人担心的下一波疫情高峰是否已在路上?感染过了,如今还需要接种疫苗吗?
4月22日,中国疾控中心公布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最新情况。在官方报告中,还看不出近期内第二波大规模新冠流行的来临。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对于近期的新冠疫情趋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说,由于不少地方已经宣布可以不戴口罩,很多人也放松了个人防护,再加上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人员外出及聚会可能增多,感染人数有可能会增加。
他表示,近期可能会增加感染风险的人群主要是之前没有感染过的、或者没有打疫苗的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他们抗体水平下降更快,因而建议,这部分人更要加强个人防护,减少去人流拥挤、空气流通性不好的地方。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学专家金冬雁表示,“五一”假期人员流动的增加最多造成疫情的小幅上升,国内目前不存在新冠大规模流行的土壤或条件。
金冬雁称,最近国内刚发现已经传入的“大角星”致病性没有明显提高,无需过度担心。从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新冠疫情趋势来看,未来因“大角星”引起疫情在局部或全球大规模暴发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关于新冠病毒未来是否会流感化?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上海)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最近在一场论坛上表示,流感每年都会出现很多亚型,会基因重组,变异株更多,波动性更大;而新冠病毒的亚型是取代式的,后一种取代前一种,不会基因重组。如果不发生特殊情况,它会越来越像已有的冠状病毒,一直会存在,但存在感没那么强。它最终是否会流感化,还取决于它后期变异的特征。
李侗曾也认为,新冠目前正在走向流感化,病毒变异后的免疫逃逸能力和传染性可能会增加,而会不会再出现一个免疫逃逸能力特别强的病毒导致疫情高峰,则有待对变异情况的持续观察。
如何应对新冠二次感染?张文宏强调,需关注脆弱人群,不断地监测、预警,做好适当的药物储备,对任何变异株的到来做出快速反应。同时,他建议脆弱人群在6个月以后,接种二价苗和一价苗都可以。
上一篇:爱康科技:拟定增募资不超3亿元 用于高效异质结光伏电池建设项目
下一篇:最后一页
据上海市卫健委:5月18日0—24时,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82例和无症状感染者637例,其中48例确诊病例为既往无症状感染者转归,34例
5月18日,记者在郑州市区的多家商超看到,除了商超大门外,商场内部不同楼层、柜台、餐饮店等区域入口处也都张贴了场所码。消费者扫码进入
5月17日,河南省南阳市博物馆,游客在观看春秋时期的青铜壶。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河南省南阳市多家博物馆开展线上线下活动,让游客感受
一条渠,绵延千里北上,滋润人间心田。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从此,甘甜可口的长江水奔腾不息地流经1432公里,流进千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