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种鸟,它们身材高挑,颜值惊人,被誉为“爱情鸟”“吉祥鸟”,更是中日韩三国友谊的象征,它就是朱鹮。
这种鸟一度被日本看作“圣鸟”,可奇怪的是,它在中国经历了从最初发现仅7只,发展到如今的七千多只,但在日本却直接被养到了灭绝,以至于现在日本想要再看看这种圣鸟,都得从中国借或者买,这是什么情况?
(相关资料图)
朱鹮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鸟类,在距今六千万年前就已经有了,在历史上,它的分布区域主要在中日韩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所以它也是中日韩三国友谊的一种象征。
可惜的是,基于早些年人类环境与生态意识的淡薄,这种鸟类渐渐离开了人类视野,在上个世纪中期,只有在朱鹮的大本营日本,才能偶尔看到一些踪迹。
朱鹮对于日本来说有多重要?其实朱鹮的名字都是来自于日本的,它是日本的国鸟,曾广泛分布在日本境内。所以在发现朱鹮数量减少后,日本是第一个陷入紧张状态的。而他们的保护据史料记载其实是从18世纪就已经开始了。
可是日本口口声声说要保护朱鹮,却没有给出任何可行性措施。甚至在江户时代的日本农民,还是会觉得朱鹮是一种会糟践庄稼的坏鸟,想尽办法消灭它。据说当时的日本民众还对政府发起过消灭朱鹮的申请,政府当然是拒绝了,可是也没明确表态,说要保护朱鹮什么的,所以民间对于朱鹮的猎杀行动一直是悄悄开展着的。
直到江户时代陷入历史,新的时代到来。新政府对于朱鹮问题更是一点也没在意,民间那些偷偷摸摸猎杀朱鹮的行动更是直接摆在了台面上,再加上工业社会的到来,农业生产也用上了很多农药、机械,朱鹮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的没有多少了。所以等到1981年,日本终于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们找遍了日本全境也只找到了5只朱鹮。
幸运的是,在朱鹮活动较少的中国却在同年发现了7只野生朱鹮,两个国家都意识到了这种鸟类的重要性,都想着把握最后的几只朱鹮,让这个物种“起死回生”,于是两国的保护朱鹮行动又同时起航了。作为朱鹮的大本营,这一次日本的赢面应该很大才对,可奇怪的是,日本很快就输了。发生了什么?
其实日本当时也是下了很大的决心的,为此不惜人力物力财力,可惜,他们好像把力气用错了地方。
因为朱鹮的生长与繁殖对野生环境的依赖性很大,日本极力想保护,可他们能提供的还是一些人工的场所,这些在野地里生活惯了的朱鹮非常不适应,所以日本越是加大人工培育力度,朱鹮死得越快,很快,5只朱鹮就只剩下2只。好在剩下的两只刚好是一雌一雄,还有一点希望。
反观中国,朱鹮的保护却颇有成果。中国是怎么做的呢?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建立保护地,让朱鹮还是生活在他们被发现的区域里。
而且当时发现的7只朱鹮里有三只都是幼鸟,幼鸟的适应性也会更快。这对于当时还不完全了解朱鹮习性的科学家来说,让它们生活在保护地里其实是一个非常冒险的举措,因为这几只鸟肯定会面临各种天敌、病菌、自然灾害等危险。
而且它们是自由的,万一某天飞出了保护地,很有可能再也不回来,毕竟那个时候的技术也没现在的发达,没办法给朱鹮定位。但是科学家们还是这么做了,他们采用了最笨的办法,人工伪装跟进,了解朱鹮的一举一动,并给朱鹮栖息的树裹上塑料布,防止蛇类和猫类等天敌偷袭。
但这还远远不够,还要减少农田的农药使用,确保朱鹮的饮食安全,同时也要注意朱鹮育儿过程中,基于一些天性把弱小的朱鹮丢弃。这种物竞天择是无可厚非的,但朱鹮数量已经很少了,实在经不起一个幼崽的损伤了,于是科学家们在朱鹮巢下日夜蹲守,在树下安装特制的网防止朱鹮摔死,发现掉落的朱鹮也及时送医。
此外,科学家还在发现朱鹮怕人的属性后,仔细叮嘱了大家遇到朱鹮的各种注意事项,甚至周边生活的人民也都安排到位,尽量不影响朱鹮的生活。
就这样的小心翼翼维护下,朱鹮保护成果显著。一旁的日本看到后,赶紧把自家剩下的一雄一雌也借鉴中国的经验。
为了保留日本朱鹮,他们还在1985年从中国借了一只雄鸟,想要增加日本雌鸟的受孕率,结果没有成功,之后他们又把日本雄鸟送到中国,想要留下后代,可惜这只雄鸟没有授精能力。
于是随着日本最后剩的两只朱鹮离世,日本本土朱鹮已经全部灭绝。虽然日本如今还能看到朱鹮,但那其实是我国在1998年和2000年先后两次送给日本的3只朱鹮繁育出的后代。
当然,动物保护不分国籍,不管是日本朱鹮还是中国朱鹮,这段保护经历都在告诉着后人们,保护大自然刻不容缓,保证生物多样性也就是在保护我们自己。千万不要等到失去了才追悔莫及,那个时候就为时已晚了。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下一篇:最后一页
据上海市卫健委:5月18日0—24时,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82例和无症状感染者637例,其中48例确诊病例为既往无症状感染者转归,34例
5月18日,记者在郑州市区的多家商超看到,除了商超大门外,商场内部不同楼层、柜台、餐饮店等区域入口处也都张贴了场所码。消费者扫码进入
5月17日,河南省南阳市博物馆,游客在观看春秋时期的青铜壶。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河南省南阳市多家博物馆开展线上线下活动,让游客感受
一条渠,绵延千里北上,滋润人间心田。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从此,甘甜可口的长江水奔腾不息地流经1432公里,流进千
X 关闭
X 关闭